(四)自身因素 1.抗压力、耐挫力欠缺。高职生大都在优越的条件下长大,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和困难,就犹如温室里的花朵一样,没有经历过外面的风吹雨打。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极低,抗压力、耐挫力极差,一旦离开父母的庇护,当遭受超过心理承受能力的挫折和困难时,就极易采取极端方式去面对。 2.环境适应能力差。高职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上大学之前一直都在父母的庇护下生活,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对新生活的不适应使他们感觉到孤立无援,心理上无所适从,产生被抛弃的感觉,在得不到有效帮助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全面否定自我的自杀行为。 二、预防高职生自杀的策略 (一)社会预防 1.转变观念,消除对职业教育的歧视。其一,在对待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时,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力度要一视同仁。其二,在社会舆论方面,目前高职教育的宣传力度仍不够,政府等相关部门要多多宣传高职教育,消除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2.发挥政府的主导职能,促进高职生就业。首先,政府要针对高职生制定并落实相关就业创业政策,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其次,政府要尽可能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健全高职生顶岗实习制度。另外,改革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解决高职生的户口落实问题;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高职生创造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 3.开展预防自杀宣传教育,培养高职生的正确认识。一是社会相关部门应长期向高职生开展有关预防自杀问题的宣传教育,同时多召开有关自杀预防的学术会议或讲座,以此提高高职生对自杀的认识,提醒他们要尊重和珍爱生命。二是通过宣传教育及召开学术会议或讲座的形式,消除高职生对自杀问题的误解,提高他们对自杀行为的警惕性。三是加强媒体的正确引导。媒体在报道这类自杀事件时要仔细考虑,尽可能地将自杀消极影响减少到最低。 (二)家庭预防 1.提高家长的思想文化素质。高职生家长要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一是要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二是要加强自身的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素质,三是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2.建立健康、和睦的家庭气氛。父母要深刻意识到,孩子在人格上跟我们是平等的,不要把大人的意见强加给孩子,要尊重孩子的喜好或意愿。健康和睦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稳定。 |